|
 |
|
 |

摘自李敏老师的谈话录:
搞化学实验创新的老师首先要远离“名、利”两字,远离官场,才能潜心研究,否则,不会有成果,
当今“化学创新实验”进展幅度不大,可以说是在小跺步地转圈,许多人对创新打不开思路,或者无从下手,只能在别人成功创新作品的基础上小修小改,少有独创的突破,而且难逃剽窃之嫌。
--------------------
李敏老师对高校、骨干教师培训班、教育局和重点中学作“初中化学创新实验、高中化学创新实验”专题演讲已达八十三场次,受众人数逾万,其中不乏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江苏徐州市的李敏老师(左)和重庆市的刘怀乐老师(右)在【四川师大】会面
------------------------------=

---------------------------------------------------
“全国第十届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讨会”的视频网上一经公开,许多化学教师对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实验初中张建祥、贵州省金沙县逸夫中学周凤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中学许桂华三个老师,在“全国第十届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讨会”中剽窃了李敏老师的作品参赛均获大奖之事议论纷纷,除了遣责张建祥、周凤顶、许桂华三人外,并抨击大赛评委不负责的作法。不由得让人对全国性的大赛的公平、公信和权威性产生质疑。为了净化学术环境,希望大家关注并积极参加评论。
--------------------------------
目前中学所使用的化学仪器都是模仿西方来的,百余年几乎没变,严重地束缚着教师的思维和行动,陈旧的仪器是实验创新的最大障碍。
遗憾地是还有部分老师对新型仪器不仅没有使用过,有的从未见过,甚至连名称都叫不出来。
我们期待创新化学仪器早日进入课堂,给实验教学开拓一片新天地

|
|
|
 |
|
|
|
|
实话实说
罗文 |

来自:贵州 |
|
李老师你好: 我是一名边远乡初中化学教师,现在要求每人有2 件自制教具,我无能为力,便到朋友家请朋友上网帮我找,正好找到你的化学创新实验,请李老师发你的2件自制教具方法给我朋友转给我,好吗?谢谢.luoxiwenok@163.com
版主回复: (2008-12-1 10:47:43)
罗文老师: “自制教具”还是您自创为好,我可以告诉您“自制教具的基本常识和方法”,但无权把李敏老师的成熟成果随便送人,否则对谁都不妥当,因为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 --- 网管员 |
|
时间: 2008-12-1 10:47:15
IP: 114.234.88.161 |
|
|
邵佳 |

来自:河北 |
|
李老师:您好 无意进入您的网页,受到很大触动,也有很多收获.我市要举办中学化学实验创新大赛,请李老师指教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化学教师应该如何准备. 谢谢!祝您身体健康!
版主回复: (2008-12-1 10:41:22)
您认为教学过程中应该有而教材中却没有的实验,您设计出来,经过多次重复实验,能够成功,这就是创新。 对教材中已有的实验方法先找出优点、缺点,设计出新的实验方法,要求保留优点,克服了缺点,这就是创新。千万不要认为不同于课本上的方法就是创新了。 祝您成功! (李 敏)
|
|
时间: 2008-11-29 18:29:40
IP: 121.233.77.77 |
|
|
刘秀云 |

来自:江苏徐州 |
|
李老师你好,拜读了你的网页,你积极进取、科学创新的精神,使我非常感动。在化学实验绿色化的研究方面,你永远是我的良师益友。以后还有很多问题向你请教。谢谢!请你多保重!
|
|
时间: 2008-11-29 18:28:27
IP: 121.233.77.77 |
|
|
马玲 |

来自:四川 |
|
李老师您好:红磷燃烧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我做了几次都不成功,主要问题是集气瓶中水位无变化请问该怎么做?
版主回复: (2008-11-29 18:27:16)
请参阅本网站[初中化学实验]--§1快速《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一文,问题即可解决。 ——网管员
|
|
时间: 2008-11-29 18:26:54
IP: 121.233.77.77 |
|
|
曾冰莹 |

来自:湖南 |
|
李老师,在离子的电荷和移动实验里,在实验里,实验现象很不明显,我反复做了很多回,都不是那么有把握,现象几乎都不相同.所以想请教你怎么才能避开溶液的扩散,而有离子颜色分开明显?谢谢
版主回复: (2008-11-29 18:25:44)
在做“离子的电荷和移动实验”时电解也在同时进行.当电极附近显出离子特有的颜色就算成功了,不要再继续通电,否则电解反应将会打乱实验现象. --- 网管员
|
|
时间: 2008-11-29 18:24:34
IP: 121.233.77.77 |
|
|
李爱月 |

来自:河南安阳实验中学 |
|
尊敬的李老师: 真是不好意思!铁和水蒸气的实验在我多次实验过程中又出现了问题,开始很快就可以收集到一试管气体,但在酒精灯上点燃却听不到声音,此时再去收集又非常慢,不知道为什么?希望得到您的指点,谢谢!
版主回复: (2008-11-29 18:23:12)
多放些铁粉,反应后先排出部分空气,迟几秒钟再收集氢气,收集太早,空气含较多,可能没有爆鸣声。 --- 网管员
|
|
时间: 2008-11-29 18:22:48
IP: 121.233.77.77 |
|
|
王辉 |

来自:上海南汇中学 |
|
李老师:您好!我是上海南汇中学的王辉,10月10日我们在沈阳实验交流会上见面,我很高兴认识您这位老前辈,只是当时时间短促,没有进一步交流。现在我想向您请教在一个定量实验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中学化学实验由于受仪器本身限制定量实验很少,关于用实验的方法确定乙醇的结构式,我研究了近两年时间,始终不理想,测定结果有很大偏差,主要是乙醇与金属钠反应慢,还有无法确认乙醇与钠反应完。不知李老师有什么好的办法?请把您的设想告诉我。
版主回复: (2008-11-29 18:21:27)
王辉老师:关于确定乙醇的结构式的实验也让我困扰了多年。除了乙醇与金属钠反应慢及无法确认乙醇与钠反应完之外,还有玻璃导管里的空间大小也影响着实验结果。我认为这不是一个严谨的实验,依此实验结果来确定乙醇的结构有些牵强附会。 化学同仁们,谁有更科学的实验方法,请告诉大家。 --- 李 敏
|
|
时间: 2008-11-29 18:20:58
IP: 121.233.77.77 |
|
|
曾冰莹 |

来自:湖南 |
|
李老师,我想在离子的电荷和运动实验上在加一个半透膜装置,不知可好?
版主回复: (2008-11-29 18:19:15)
这不是胶体的实验,只是离子电荷及运动实验,简捷易做,何必复杂化? --- 网管员 |
|
时间: 2008-11-29 18:18:36
IP: 121.233.77.77 |
|
|
李爱月 |

来自:河南安阳实验中学 |
|
李老师您好: 我按您的建议已经成功地完成了铁和水蒸气的实验,效果非常好,在此非常感谢!您在我心目中简直是一个神!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我在讲铁时发现铁和氯气反应的实验污染非常大,整个教室的刺激性气味长久不能散去,对孩子们的身心影响很大,非常希望得到您的指点.
版主回复: (2008-11-29 18:16:14)
我为你实验成功而高兴!再多做几次,找出成功规律。千万别过分的夸我,我都不好意思了,因为我们都是一线的普通教师。
关于铁在氯气中燃烧时氯气弥散污染环境的问题,建议您用“§8有害气体(Cl2、CO)的安全环保收集法”收集氯气在集气瓶里,瓶塞上插细铁丝,铁丝上蘸些还原铁粉,使铁在密封条件下反应。在实验最后向集气瓶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剩余的氯气。 --- 李 敏
|
|
时间: 2008-11-29 18:15:9
IP: 121.233.77.77 |
|
|
肖俊飞 |

来自:湖南宁乡 |
|
李老师:您好!偶尔撞进了您的网站,阅读了您的作品,让我 敬佩不已!也为自己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却因循守旧而汗颜.在这里向您请教一个问题,如何在短时间里完成铁与稀酸反应的实验,并且看到浅绿色溶液的生成呢?这个实验我从没有演示出浅绿色的现象,请您指点!谢谢.
版主回复: (2008-11-29 18:13:31)
生成的氯化亚铁在溶液里所显示的绿色极淡,师生都看不到应有的淡绿色,解决方法: ①延长反应时间,使氯化亚铁溶液的浓度提高一些; ②找一只方形的、透明塑料小扁盒,把反应后的氯化亚铁溶液到入盒内,正看溶液近乎无色,侧看溶液显绿色。如同玻璃,平看无色,侧看绿色。 ③课前在试管里制出饱和氯化亚铁或硫酸亚铁溶液当样品,课堂上让学生观察。 --- 李 敏
|
|
时间: 2008-11-29 18:12:30
IP: 121.233.77.7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