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摘自李敏老师的谈话录:
搞化学实验创新的老师首先要远离“名、利”两字,远离官场,才能潜心研究,否则,不会有成果,
当今“化学创新实验”进展幅度不大,可以说是在小跺步地转圈,许多人对创新打不开思路,或者无从下手,只能在别人成功创新作品的基础上小修小改,少有独创的突破,而且难逃剽窃之嫌。
--------------------
李敏老师对高校、骨干教师培训班、教育局和重点中学作“初中化学创新实验、高中化学创新实验”专题演讲已达八十三场次,受众人数逾万,其中不乏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江苏徐州市的李敏老师(左)和重庆市的刘怀乐老师(右)在【四川师大】会面
------------------------------=
---------------------------------------------------
“全国第十届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讨会”的视频网上一经公开,许多化学教师对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实验初中张建祥、贵州省金沙县逸夫中学周凤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中学许桂华三个老师,在“全国第十届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讨会”中剽窃了李敏老师的作品参赛均获大奖之事议论纷纷,除了遣责张建祥、周凤顶、许桂华三人外,并抨击大赛评委不负责的作法。不由得让人对全国性的大赛的公平、公信和权威性产生质疑。为了净化学术环境,希望大家关注并积极参加评论。
--------------------------------
目前中学所使用的化学仪器都是模仿西方来的,百余年几乎没变,严重地束缚着教师的思维和行动,陈旧的仪器是实验创新的最大障碍。
遗憾地是还有部分老师对新型仪器不仅没有使用过,有的从未见过,甚至连名称都叫不出来。
我们期待创新化学仪器早日进入课堂,给实验教学开拓一片新天地
|
|
|
|
|
|
|
|
实话实说
刘珍 |
来自:山东 |
|
尊敬的李老师: 您好!我是一个涉化学实验室工作不久的老师,每次在制备氯气时,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放不下来是所有我们这儿的老师和我都头疼的事,我们曾经采取过许多措施,但都不是很理想,偶然看到咱这个网站真是欣喜,帮了我们的大忙,真是太谢谢了! 李老师,我还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氧化铜粉末、铁粉、硫酸铜溶液混在一起反应,氢气的冒出和单质铜的析出是同时的,如何解释?迫切等待您的帮助!
版主回复: (2008-12-1 11:5:5)
刘珍老师: 李老师说,关于“氧化铜粉末、铁粉、硫酸铜溶液混在一起反应”的实验没有做过,不能妄下断语。-- 网管员
|
|
时间: 2008-12-1 11:4:33
IP: 114.234.88.161 |
|
|
丁淑霞 |
来自:河南范县 |
|
李老师你好: 前一段时间在濮阳听了您的演讲之后心情非常激动,感觉受益匪浅。在这里我向李老师请教一个问题:在空气中给铜片用酒精灯加热变黑,书上说黑色很难擦掉证明不是熏黑的是氧化铜。但我试了很多次大部分都能擦掉只留下一点也不是黑色。请问李老师怎样做才能达到效果?借此机会祝李老师身体健康!
版主回复: (2008-12-1 11:3:14)
丁淑霞老师: 在空气中加热铜片,表面会有黑色氧化铜生成,氧化层极薄,稍用力的确可以擦掉,并非“很难擦掉”。所以,用擦掉时的难、易来判断是否为氧化铜的说法不够科学、准确。--- 李 敏
|
|
时间: 2008-12-1 11:2:46
IP: 114.234.88.161 |
|
|
孙慧敏 |
来自:河南濮阳 |
|
昨天听了你的详细的讲解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兴奋!真心的感谢你李老师!在你面前我感到汗颜!我们正值青春年华却还不如你!由于我们下午参加了继续教育的考试没有听完你的报告实在是很遗憾!回来后我就迫不及待的打开了你的网站!谢谢你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地!并且还是免费的!真心的感谢!
版主回复: (2008-12-1 11:1:6)
孙老师:您努力一下,一定比我做得更好。--- 李 敏
|
|
时间: 2008-12-1 11:0:43
IP: 114.234.88.161 |
|
|
叶淑琴 |
来自:重庆武隆 |
|
李老师:我无意间打开你的网址,才发现里面有好多我学习的东西。我是一名高中化学老师,有十三年教龄,但在实验创新这部分几乎是一片空白。我们教研组正在搞一个课题(不要见笑):中学化学低成本实验的开发和利用,已经一年多了,收效甚微,拜读了你网上的内容,让我感到充实了很多。李老师,你真行!真了不起!我渴望得到你的帮助,指点!
版主回复: (2008-12-1 10:59:22)
叶淑琴老师: 我们在实验创新之路上共同努力、互相帮助吧。---网管员
|
|
时间: 2008-12-1 10:58:59
IP: 114.234.88.161 |
|
|
李铜 |
来自:云南大理 |
|
李老师: 您好!我已经将稿件发到您的信箱里了,请查收!谢谢! 李老师,我想把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改为用注射器(60mL)作为反应器,这样操作简便;容易控制反应的进程;无毒害;还可以将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的实验结合,具体体现在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后,二氧化氮与一氧化氮的气体体积比为3:1,可以更好的使学生从气体的颜色变化和体积变化中进一步认识气体的化学性质.您觉得这样可行吗?谢谢! 最后,衷心谢谢李老师的指导!祝李老师身体健康,成果累累!
版主回复: (2008-12-1 10:57:42)
李铜老师:稿件收到,现已编辑在[高中化学实验]栏目里“§30”正式发布了。 关于二氧化氮跟水反应,“二氧化氮与一氧化氮的气体体积比为3:1”问题是应商榷的,哪有纯净的二氧化氮?因为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之间是可逆反应,有个“平衡”问题常被人们忽略。--- 网管员
|
|
时间: 2008-12-1 10:57:14
IP: 114.234.88.161 |
|
|
任翔宇 |
来自:河南大学 开封 |
|
李老师您好:我作为曾有四年中学教学经历现就读于河南大学化学教学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能面对面接触您这位化学教育界的老前辈感到十分荣幸,您对化学教学的热爱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使我深受启迪,在此对您表示我深深的敬意! 几天来通过对您的求教和对贵网站的拜读,尤其聆听了您长达四小时的讲学报告后,我感触颇深: 首先,我更加坚信:任何一名普通的一线化学教师只要有着对教学的无线热情和勇于创新的精神,那么即使在很平凡的岗位上照样能有所成就体现人生价值。 其次,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素质,如果能够先从教师自我做起,通过师师联合、师生协作、生生配合形成共同创新的氛围,我想实现培养学生科学创新能力的目标将不再是空谈。 再次,大学师范教育中如果多请些像李老师这样的有经验有创新成果的一线教师来讲学,改变以往“关起门培养教师”的局面,我想会使示范生在走向讲台前自身就有了科学创新的理念,同时也会大大缩短他们作为教师的职业“成熟期”。 以上是我本人的不成熟的感言,不当之处还请李老师及化学同仁们指正。 最后,对李老师所做的工作表示敬意!祝李老师身体健康,成果累累!
|
|
时间: 2008-12-1 10:55:6
IP: 114.234.88.161 |
|
|
杨 梅 |
来自:重庆 |
|
李老师: 请问怎样才能保证氢气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爆炸的实验成功呢?
版主回复: (2008-12-1 10:53:29)
杨梅老师: 1、氢气要经过干燥过的,氯气要用新制的; 2、临爆炸时才把氢气、氯气混合,氢气与氯气的体积比约为1:1.1,容器加盖千万不可太紧,避免容器爆裂,发生事故; 3、镁光或闪光灯均可,我感到闪光灯更方便些; 4、实验全过程都要在阴凉处进行。 --- 李 敏
|
|
时间: 2008-12-1 10:52:59
IP: 114.234.88.161 |
|
|
王欣羽 |
来自:河南省实验中学 |
|
自我感觉自己还是一个很重视化学实验的老师,每次看到试卷中一些不可思议的实验总得到实验室做一下才敢给学生讲.但看过李老师写的化学实验误区感触特深:作为化学老师,真的好想每个实验都给学生演示,但教材上某些实验的不足,教学中的恶性循环(授课时间太少,考试压力太大,导致老师总想多讲、细讲、重复讲,只想讲了,却忘了化学教学的另一个重要而有效的工具:化学实验.),让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总是避开实验(总认为实验太浪费时间).不能呼吁所有的化学老师都来重视实验,但自身教学理念的更新还是可以做到的.谢谢李老师的教导.希望能向李老师学习更多.
版主回复: (2008-12-1 10:51:6)
王欣羽老师: 看得出您是一位勤于思考、积极进取的老师,能在网上结识您我十分高兴。 化学前辈戴安邦先生说“无论怎样强调化学实验都不过分。” 讲的内容是自己做过的、并且是成功的实验,我们的教学就会生动活泼,底气足,教学效果一定好。 贵校有位李老师在实验创新上很有成就,遗憾的是我们从未见过面,我真想拜见他呀,请王欣羽老师向他问好。--- 李 敏
|
|
时间: 2008-12-1 10:50:36
IP: 114.234.88.161 |
|
|
罗文 |
来自:贵州 |
|
李老师你好: 我是一名边远乡初中化学教师,现在要求每人有2 件自制教具,我无能为力,便到朋友家请朋友上网帮我找,正好找到你的化学创新实验,请李老师发你的2件自制教具方法给我朋友转给我,好吗?谢谢.luoxiwenok@163.com
版主回复: (2008-12-1 10:47:43)
罗文老师: “自制教具”还是您自创为好,我可以告诉您“自制教具的基本常识和方法”,但无权把李敏老师的成熟成果随便送人,否则对谁都不妥当,因为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 --- 网管员 |
|
时间: 2008-12-1 10:47:15
IP: 114.234.88.161 |
|
|
邵佳 |
来自:河北 |
|
李老师:您好 无意进入您的网页,受到很大触动,也有很多收获.我市要举办中学化学实验创新大赛,请李老师指教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化学教师应该如何准备. 谢谢!祝您身体健康!
版主回复: (2008-12-1 10:41:22)
您认为教学过程中应该有而教材中却没有的实验,您设计出来,经过多次重复实验,能够成功,这就是创新。 对教材中已有的实验方法先找出优点、缺点,设计出新的实验方法,要求保留优点,克服了缺点,这就是创新。千万不要认为不同于课本上的方法就是创新了。 祝您成功! (李 敏)
|
|
时间: 2008-11-29 18:29:40
IP: 121.233.77.7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