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创新之旅 | 实验误区 | 初中创新实验 | 高中创新实验 | 创新化学仪器 | 实话实说 | 实验联谊会 | 恭听 |
用 户 名:
登录密码:

 

摘自李敏老师的谈话录:

 

搞化学实验创新的老师首先要远离“名、利”两字,远离官场,才能潜心研究,否则,不会有成果,

 

当今“化学创新实验”进展幅度不大,可以说是在小跺步地转圈,许多人对创新打不开思路,或者无从下手,只能在别人成功创新作品的基础上小修小改,少有独创的突破,而且难逃剽窃之嫌。

 --------------------

李敏老师对高校、骨干教师培训班、教育局和重点中学作“初中化学创新实验、高中化学创新实验”专题演讲已达八十三场次,受众人数逾万,其中不乏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演讲内容及方式

 

 

江苏徐州市的李敏老师(左)和重庆市的刘怀乐老师(右)在【四川师大】会面

------------------------------=

---------------------------------------------------

全国第十届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讨会”的视频网上一经公开,许多化学教师对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实验初中张建祥、贵州省金沙县逸夫中学周凤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中学许桂华三个老师,在全国第十届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讨会中剽窃了李敏老师的作品参赛均获大奖之事议论纷纷,除了遣责张建祥、周凤顶、许桂华三人外,并抨击大赛评委不负责的作法。不由得让人对全国性的大赛的公平、公信和权威性产生质疑。为了净化学术环境,希望大家关注并积极参加评论。

--------------------------------

 目前中学所使用的化学仪器都是模仿西方来的,百余年几乎没变,严重地束缚着教师的思维和行动,陈旧的仪器是实验创新的最大障碍。

遗憾地是还有部分老师对新型仪器不仅没有使用过,有的从未见过,甚至连名称都叫不出来。

我们期待创新化学仪器早日进入课堂,给实验教学开拓一片新天地

更多链接
 
首页 > 高中创新实验

§1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趣味实验

原创作者:江苏省徐州市科技中学   

可以转载,但不能故意抹掉或假冒原创作者,不可剽窃核心内容发表或参赛。

 

有不少化学教师做“口含玻管对包裹了过氧化钠的棉花吹气,棉花燃烧”的实验,从而说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笔者做了下面三组实验,发现水蒸气在该反应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实验过程:

1.1 在一个500mL的烧杯里粘一段蜡烛头,在倒放一只50Ml的小烧杯,小烧杯上放一片铁片,防止棉花燃烧把小烧杯烧裂,大烧杯里放入适量的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点燃蜡烛,把包了过氧化钠固体的棉花放在小烧杯上,向大烧杯里滴加盐酸(如上图所示),二氧化碳大量放出,我们会看到燃烧的蜡烛首先熄灭,片刻后棉花燃烧起来。颇有趣味性。

1.2 在大烧杯里也作如图1的准备,但不要放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用沉浮式气体发生器制取二氧化碳(如中图所示)。随着二氧化碳想大烧杯里注入,我们会看到燃烧的蜡烛首先熄灭,片刻后棉花燃烧起来。

1.3在大烧杯里也作如图2的准备,沉浮式气体发生器的配重盒里放入浓硫酸(如下图所示),让生成的二氧化碳气通过浓硫酸干燥后再注入大烧杯,我们会看到燃烧的蜡烛首先熄灭,而棉花不能燃烧。

2 分析:

12两组实验里,二氧化碳气都没经过干燥处理,棉花都能燃烧起来。在第3组实验里,二氧化碳气经过干燥处理,棉花不能燃烧。我们可作这样的假设:

2.1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有氧气生成。

2.2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不反应。

2.3通常情况下,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不反应,但在水蒸气催化作用下,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有氧气生成。

 

上篇§12用《沉浮式气体发生器》制氧气

下篇:§14安全准确地《检测电解质溶液导电性》

推荐实验误区”应细细研读   

    有感想就在“实验论坛”里畅谈

 

 

 

 

 

 

 

 

 

 

 

 

 

 

 

可以转载,但不能故意抹掉或假冒原创作者,不可剽窃核心内容发表或参赛。

请“故意抹掉或假冒原创作者”的各个网站立即更正。

电话:18061115569    信箱:cnchen@cnchen.cn

备案号:苏ICP备2021008584号-1

访问本网站人次自动计数: